菜籽油簡稱“菜油”,主要取自甘蘭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萊的種子(含油22%-49%,平均40%)。含蛋白質21%-27%,磷脂約1%。這些品種的菜籽產于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巴基斯坦、瑞典、波蘭、德國、智利、法國及加拿大。在歐洲,菜油來源是冬播的甘蘭型油菜。在巴基斯坦及加拿大,菜油的主要來源是夏播的白菜型油菜。
我國油菜生產近年有很大發展,畝產量不斷提高。菜籽油產量約占植物油產量的1/3以上。除主要產區長江和珠江流域外,其它地區也在大力發展油菜種植,因為它可利用冬閑地種植,不與大田作物爭地。
菜籽毛油呈黃略帶綠色,具有令人不快的氣味和辣味。堿煉、脫色、脫臭后的菜籽油澄清透明,顏色淺黃無異味。儲藏時有風味回復的現象,但與原來(毛油)的風味不同。
菜籽油的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為最小,以此可鑒別菜籽油。傳統菜籽油中含有大量的芥酸,很少量的飽和脂肪酸,所以它的折光指數高,粘度大,脂肪酸凝固點低。
芥酸的鉛鹽(即鉛皂)與飽和脂肪酸的鉛鹽一樣,不溶于95%的乙醇中。這是離析芥酸的依據。
精制后的菜籽油主要作食用,也是人造奶油、色拉油和制皂工業的原料。菜籽油還可用于鋼的淬火,機械的潤滑等。菜籽油中的芥酸是塑料工業、油脂化工及尼龍1313的重要原料。
近年來人們對菜籽油的營養,主要是菜籽油中所含芥酸問題十分關注,從食用觀點出發,國內外陸續培育出含低芥酸(5%以下)的油萊新品種,但菜籽油中所含芥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迄今還無資料證明為有害。中國、印度及日本等國都是長期食用菜籽油,并未發現因此而致病的情況,對鼠類試驗,它會引起心肌的脂肪積聚和心肌炎。低芥酸油萊品種培育是一種預防性的保護措施,說明人們增強了保健意識,增加了安全因素。但含高芥酸的菜籽油在工業上仍有使用價值。
食用油也稱為“食油”,是指在制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,動物或者植物油脂。常溫下為液態。 由于原料來源、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,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,包括粟米油、花生油、火麻油、玉米油、橄欖油、山茶油、棕櫚油、芥花子油、葵花子油、大豆油、芝麻油、亞麻籽油(胡麻油)、葡萄籽油、核桃油、牡丹籽油等等。2011年7月初,國家發改委的限價令已到期,部分食用油價格呈現上漲態勢。